新闻动态

老马和他的46把钥匙

  马怀龙总是步履匆匆。居民们在社区里见到他时,他通常都是左手拎着保温饭盒,左胳膊下夹着一个笔记本,右手拿着一大串钥匙——一共46把,都是他长期帮扶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钥匙。

  2008年,马怀龙脱下军装穿上警服,成为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。从此,他就与社区百姓们结下了不解之缘,46把钥匙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。

  马怀龙今年56岁,身材不高,有些瘦弱。从警15年,已经从居民口中的“马警官”,变成了“老马”。

  老马的一天,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了。他必须赶在9点上班前,为他长期照顾的孤残老人买早点送饭,顺便看看家里的情况。

  兴隆路与兴隆一路路口的早点铺,是他常去买早餐的地方。2023年12月27日早上7点半,老板娘一看到老马,赶紧接过他手中的两个保温饭盒,各打了满满一桶豆浆和甜沫,又包好了三份油条。辖区商铺几乎都知道老马是给照顾的老人买东西,都会多给或少要钱。

  每个工作日的早上,老马要为五六家老人送餐,一周下来,他重点照顾的老人家都能跑一遍。当天早上第一家,去的是84岁的吴瑞兰家。前一天,吴瑞兰给他打电话,厨房里发现一只老鼠,老马专门去买了粘鼠板。

  在吴瑞兰家门口,老马拿出贴身携带的一大串钥匙,捏住中间的钥匙环一拎,这些钥匙就分成了两部分。他精准地从右侧的钥匙串中找到了其中一把,打开了门。

  吴瑞兰的老伴早年去世,有一儿两女,两个女儿婚后住得远,儿子年轻时患上精神分裂症,一直跟她生活在一起。几个月前,儿子又犯病了。一犯病就躁狂,拿起茶几上的热水瓶摔到了吴瑞兰身上。邻居听到动静,给老马打了电话,幸亏老马及时赶来,用钥匙打开门,在众人帮助下将吴瑞兰儿子送医。

  吴瑞兰家的座机下面,压着一张纸,上面写的是老马的电话。四年前,当吴瑞兰儿子犯病的频次增多,担心吴瑞兰一个人招架不住,二女儿给她写下了老马的手机号,让她“遇到难事就找他”。

  从第一个电话开始,老马就将吴瑞兰纳入自己的帮扶对象,隔三岔五上门看望,“比闺女来得还勤”。有一次,看到吴瑞兰站在椅子上收晾衣架的衣服,老马立马跑去买了个可升降晾衣架安上。

  时间长了,家里跳闸停电了,电视机不好使了,马桶堵了……琐碎的事,吴瑞兰也第一个想到找老马。后来,她专门去配了家里的钥匙,交给老马。她觉得,不管是把老马当成了亲人,还是她无法开门的时候方便老马登门,她都应该给老马钥匙。

  他收下的第一把钥匙,是残疾夫妇宋月兰和杜盛昌家的。2011年10月,他在走访入户时,发现身患糖尿病并发症的杜盛昌双腿溃烂,却舍不得花钱就医。老马不仅把他送去了医院,还与同事们为其捐款治疗。住院陪护期间,宋月兰为了方便老马帮忙照顾上初中的儿子,掏出了家里的钥匙,“马警官,孩子就交给你了,这个家也交给你了!”

  就这样,老马接过了宋月兰家的钥匙,也接过照顾一个家庭的重任。12年过去了,老马对这个家庭的帮扶依然没有停下。

  2023年12月28日一早,他去超市买了80多块钱的猪肉,同爱心企业捐赠的白菜一起送去了宋月兰家。他知道,两口子舍不得吃。

  一进门,宋月兰刚下好了面条。看到面里没有一点肉星,老马有些急了,“我不是说过了吗?不要不舍得吃,有我一口肉吃,就绝对少不了你们的。”

  宋月兰过意不去,想尽量不给老马增加负担。这些年,无论是儿子上学的费用,还是丈夫的医药费,都是老马帮忙筹集的。再加上老马隔三岔五带着吃的用的送上门,她觉得,“老马的恩情,这辈子是还不上了”。

  老马负责的社区属于老城区,面积0.8平方公里,常住居民7000余户、2.1万余人,孤残老人、空巢老人较多。15年来,老马一直在不断地帮扶辖区的孤寡老人、残疾困难家庭,不知不觉,手上的钥匙也越变越多。

  第37把钥匙的主人,是77岁的孤寡老人王德亭。他因大腿股骨头坏死,两个膝盖长期积水,异常行走,住在老马给他租的房子里。通过窗户,每次听到一大串钥匙碰撞发出的清脆声,他就知道“老马来了”。

  两人的相识似乎有种宿命感。2018年12月,老马去十五大街小区办一起案子。路过明霞路28号的时候,发现一个老人趴在雪地里捡木块、树枝。

  他就是王德亭。年轻时与妻子离婚,无儿无女。其户口也不在青岛,没有一点收入,靠年迈姐姐接济度日。他落脚的平房四面透风,一只破铁桶里结满了厚厚的冰。

  老马“三顾茅庐”,才说动了王德亭。他在兴隆路社区为王德亭租了房子,每月租金800元以及水电、燃气、暖气费,都由老马来付。2023年5月,王德亭突发脑中风,康复训练两个月,花了1万多元,也是老马出的钱。出院后,老马又自掏腰包,每月花2600元请了一名老人为其做饭、收拾卫生。

  “没有老马,就没有我的后半生。”王德亭说起来老泪纵横。他交给老马的是一把钥匙,而老马给他的是一个家,一个晚年的依靠。

  46把钥匙背后,是46个孤残、困难家庭。照顾他们,填满了老马工作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。

  2023年12月27日傍晚下班,他又钻进单位附近一家服装店,给第二天要去看望的刘本义等老人,买上了过冬的羽绒服。

  因为有严重哮喘,刘本义目前住在离老马单位5公里外的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内。2023年12月28日傍晚下班去看他时,老马专门绕路,去人民路上一家药店,买他爱喝的一款槐花蜜。

  刘本义年轻时是个厨子,对吃讲究,比如吃包子只认某家店的牛肉包子,猪头肉只吃某个品牌的。老马全依着他,绕远也去买来。

  跟着老马帮忙的几名志愿者抱怨老马“把老人惯坏了”。老马笑笑,老人这是把我当自己亲人待啊,对外人才会不好意思提要求。再说,人老了还能活几年,有什么要求能满足就尽量满足吧。

  老马帮扶的对象之一、57岁的陈洪业现在是老马的得力助手,经常帮老马给老人送东西。陈洪业发现,老马去老人家里从不空手,“一两天行,架不住天天买,什么家庭扛得了?”

  采访老马的两天里,早餐、鱼、肉、蛋、奶、衣服、水果、水饺……老马的每一笔支付,少则二三十元,多则二三百元。

  这15年来,他到底在老人们身上花了多少钱?外界报道的“20多万”是四五年前的事了。老马说,他没算过,也算不清楚。但是,别人捐的钱,他一笔笔记得清楚,每笔捐款下都有当事人、见证人等多人签字或摁手印。

  老马和记者说,妻子段友苹至今都不清楚他的工资是多少,他俩执行的一直都是“大头给家里,自己留小头”的原则。他偷偷和记者说,自己荣立的个人一等功,奖金最近也发下来了,正好留着给老人们置办年货,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  最近,还有件事一直在老马脑子里转悠。他打听到通过手术可能治好王德亭的股骨头坏死,那样王德亭就可以走路了。但是医疗费至少要4万元,老马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。

  老马家住的房子,是20年前刚到青岛时买的,现在还保持着老旧的家装设计风格。只在女儿前几年结婚时,花了600元刷了刷白漆。

  段友苹也非常节俭,身上穿的磨得发白的牛仔裤是大姐给的,羽绒马甲是女儿上学时穿的。“怪好,都能穿。”段友苹说着一口临沂话,不好意思地笑笑。

  老马不吝赞美妻子的节俭贤惠,“对生活质量不讲究。”她从未要求老马为她添置衣服首饰,唯一一件让老马“大出血”的大衣,是2019年在女儿女婿的怂恿下买的,花了好几千。不过,段友苹至今也没舍得穿,她想留着过年走亲戚穿,但是这些年春节她都是围着围裙在老人家里包饺子、做年夜饭,也没机会穿。

  这些年,家里没有添置新的家电、家具,反倒会经常少东西。段友苹说,老马经常嫌家里东西多碍事,要扔了这个扔了那个,有时她拦不住,就被老马“扔”了。不过,去年她跟着老马去王盛义家里过节包饺子,发现被老马执意“扔掉”的两个单人实木沙发,出现在了王盛义家里。

  段友苹笑称,女儿结婚搬走后,老马又要“扔”女儿房间的物品。女儿一气之下,在自己房间的家具上,都贴上了“不准动”的字条。

  段友苹也不过问钱的事,“反正给家里的钱够花就行。也没啥用钱的地方,就我们两个人吃饭,买袋子面都能吃好久咧。”她心疼的是老马,晚上八点多回家是常态,经常往沙发上一坐,就打起了盹。

  她也成了老马的助手。前段时间,老马到济南出差,武大娘家里有事,老马赶紧把贴身携带的46把钥匙发顺丰寄回家,段友苹拿着钥匙去了武大娘家帮忙。

  “老马太累了,大到老人生病送医,小到暖气不热、下水道堵了、灯不亮,他都要管。”社区居民袁永杰两年前退休在家,被妻子李凤翎拉出来给老马帮忙。“我家属说,老马整天快累坏了,你在家闲着也没事,帮他打个下手也好。”袁永杰就开着自己家的车,在老马忙不过来的时候,拉着他挨家挨户跑。

  老马自己并不觉得累,“就像爬楼,偶尔爬一次两次,肯定会觉得累。如果天天爬,就习惯了。”

  他也有过心累的时候。以前曾被别人质疑他作秀,他会觉得内心很受伤,像别人不理解他一样,他也不理解别人为何会这么想。

  他第一次拎着牛奶去陈洪业家,陈母毫不客气将他连人带东西请出去,“我们家不需要帮助”。老马觉得尴尬,但是还照去,因为陈洪业是残疾人士,跟80多岁的陈母生活不易。得知陈洪业的弟弟失业,又积极帮他找工作。终于有一天,陈母拉着老马的手说:“你是个好人哪!”

  老马出生在沂蒙山区。父亲是老八路军战士,母亲是支前模范。母亲依然健在,已经95岁高龄。老马说,母亲乐善好施、心地善良,是他一生很崇拜的人,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。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,两三年前,老母亲还能骑着三轮自行车,拉着子女、亲属和朋友送给她的东西,挨家挨户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。

  老母亲经常打电话嘱咐他,一定坚持到底,“党组织培养了你,给你优厚的待遇,如果不为群众做事,良心这道坎怎么过得去。”

  前些年,她每到青岛,都会让老马带着她去帮扶的老人家里看望。后来,干脆春节也不让老马回老家了。这些年的春节,老马一家都是在他帮扶的老人家里过的。

  老马说,他之所以这么多年能从始至终坚持下来,是因为他与居民们之间都有感情,“感情套感情,也就放不下了。”

  有的老人得知他去,会提前削好苹果;有的老人有口好吃的,会留着他去一起吃;还有位老人得知自己患癌症,以为将不久于人世,特意趁老马不在派出所的时候,跑去找他的领导,把老马照顾自己的事讲出来,让领导表扬老马。老人认为,这是自己生前能报答老马的唯一办法了,不想留下遗憾。

  老马已经不太在乎外界的褒贬。他获得的荣誉摆满橱柜,厚厚的一沓子锦旗装满了大大的尼龙袋。这些表彰和认可对他而言,不是光环,而是激励,“更得好好干啊”。

  老马最高兴的是,爱和善意已经流动起来。现在,和老马一起穿梭忙碌的,不仅有他的家人、同事,还有被他帮助过、感动过的社区居民、辖区企业、爱心人士,许多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。2022年,以老马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成立,到现在已经有了300多名成员。他们在老马身上找到了温暖,又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了其他人。

  在老马的抽屉里,锁着9份老人的遗嘱。最新的一份,是2023年10月23日刘本义立下的。上面写着:“等我百年之后,将我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国家。我的一切后事交给马怀龙警官处理。”

  还有4年,老马就到了退休年龄。他早已给自己安排好了退休生活——“我还有‘老马调解室’,还有一大堆人、一大堆事等着我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