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博体育群

申城治理塑料污染新规实施将满月效果如何?

  《上海市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》明确,今年起,上海在部分领域禁用或限用塑料制品,像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,而集贸市场则应规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。新规实施近一月,效果如何?来看报道。

  看看新闻Knews记者首先走访了不少超市,发现一次性塑料袋确实不见了踪影。“只有环保袋,没有塑料袋了。”“环保袋要多少钱?”“环保袋最便宜20元。”“现在已无一次性的塑料袋了吗?”“一号开始就不允许用塑料袋了。”

  超市会提供无纺布、帆布、麻布袋作为替代品,价格从1元到20元不等。“塑料袋没有,这个袋子有,一块一个,一块五一个,无纺布的。”不少市民也开始养成了自带购物袋的习惯。“我觉的这是一个过渡的过程,慢慢地都会往环保那个方向走的。”“对环保的贡献挺大的,希望尽快的普遍吧。”新规中,对超市、书店等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,同时还明确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不得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。

  不过,午餐高峰时,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某商场内却发现,不少商户依旧使用的是不可降解塑料袋来打包食物。看看新闻Knews记者随即拨打了12315投诉热线,得到的答复是:“这个有可能要联合执法的,几个部门一起执法的,通常情况下1到7个工作日,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会核实情况联系你的。”不过,看看新闻Knews记者随后从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了解到,由于新规中没明确的罚则,因此在他们的实际执法中,如果相关经营者没有遵守,他们也只能以劝导、教育为主。而还有不少餐饮商户则表示,他们也希望合规经营,但购买的塑料袋到底是不是可降解,他们自己也吃不准。

  根据国家的相关规范指南,可降解塑料上的图形标识应为带箭头循环圈、双J、材质缩写等。不过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调查中却发现,有的袋子上写了可降解,但其标注的材质却不符合有关标准;有的材质对了,但标识却有偏差,经营者确实很难辨别。而新规中对于集贸市场的要求则是,规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,要到2023年底才全面禁止。这3年的缓冲期到底该如何执行,各个市场就自行发挥了。有的选择有偿提供塑料袋,希望靠收费来达到减量的目的,但效果一般。菜贩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: “像老顾客有时候收,有时候不收,大部分都不收,没办法,你没法讲。”市民也表示: “来这里不是到处都有袋子,你干嘛还要带呢!”也有的菜场想出了提供新规中尚未限用的免费撕拉袋的替换方案,让我们消费者用来盛装散装生鲜食品、熟食、面食等。但也被质疑,这和用原本的塑料袋,其实换汤不换药,起不到环保的目的。菜贩直言:“都是塑料做的,都是一样的,没有区别,不如用这个。”

  对此业内专家也建议,出台新规的目的是希望能给环保意识的推广有更明确的抓手,因此就需要有更多细则,让相关经营者能更明确知道该如何操作,如果确实有人明知故犯的,也应该承担必要的责任。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说:“他不做有些什么后果,那这样可能更加有助于我们执行禁塑的法律。第二,我们在标准化上规范化上,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的,所以会出现一个可能我们叫做叫伪降解,或伪绿,还是要国家或者地方把这个标准要制定清楚。”新规实施即将满月,不少变化令人欣喜,但也存在着查处执行难,标准不统一,商户缺乏执行动力等短板,有待出台更多的细则来给予明确的指导。而更重要的是,每个人能从自身做起,出门多带一个环保袋,少用一根塑料吸管,渐渐养成减塑好习惯。(看看新闻Knews记者:洪焕铨 沈佳俊 吴迪 丁家伟 见习记者:魏克鹏)